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实质性好转?

  2025年10月30日,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,就中美经贸关系等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。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共识包括取消10%芬太尼关税,暂停24%对等关税、出口管制50%穿透性规则、海事物流造船301调查一年,中方也对应调整相关措施。

  2025年10月30日,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,就中美经贸关系等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。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共识包括取消10%芬太尼关税,暂停24%对等关税、出口管制50%穿透性规则、海事物流造船301调查一年,中方也对应调整相关措施。

  在我们6月《全面看待美国关税压力测试》的文章中,曾基于Panjiva(磐聚网)微观层面日度数据对中美经贸遭遇“对等关税”极限施压的情形进行分析,本文将时间线拉长,分析从极限施压到达成阶段性协议,再到协议延期后的整个过程,并对后续中美经贸进行简要展望。

  基本事实是,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速在“对等关税”实施当月4月为-21.03%,在最高达145%的关税加征下这一增速超出预期,5月虽然达成日内瓦协议,整月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探至-34.52%,6月有所好转,为-16.13%,7月、8月和9月分别为-21.67%、-33.12%和-27.03%。总体看,中美摩擦出现阶段性缓和情况下,中美之间的贸易并未好转。原因何在?

  首先,全局看,美国对全球范围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,对美国自身进口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,美国整体进口规模下降。受加征关税预期影响,美国进口金额(非季调)的同比增速在1月至3月期间呈现出双位数的超高增长态势,分别为25.04%、18.98%和32.28%。但随着4月“对等关税”冲击开始,美国进口增速迅速下滑,多数月份进口基本为零增长,其中6月和8月的进口增速负增长。今年以来,美国对全球平均关税上升约20%,美国进口市场受到高关税明显抑制,尽管前期有一定的缓冲,但长期来看不可持续。

  其次,从日度更高频数据跟踪的中国商品美国到港数据来看,此前高关税冲击下出口的断崖式下跌对出口影响长达一个半月,而阶段性协议达成也未能建立新的制度性信任,企业仍对重新扩大对美订单有疑虑。

  关税高压之下,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陡然上升。在5月13日,日内瓦协议后,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仍然持续大幅度下降,从日度数据来看,这一负增长态势一直持续到7月初。前期的高关税政策与不确定性,通过订单递延和取消、在途航程以及履约安排滞后等渠道传导。7月之后,虽然微观层面的到港数据有所好转,但总体上仍然呈现负增长态势,且在第二轮关税延期前后出现了较大波动。

  这表明,企业将阶段性协议的达成视为一种暂时的停火,而非真正的“贸易常态回归”。这种心理上的谨慎使得企业不敢扩大对美订单或进行投资布局。换句话说,尽管协议有90天暂缓的作用,但市场主体并不确信这种稳定会持续,或者不确定这种稳定能够持续多久。

  2025年中国对美海运出口同比变化(日度)

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实质性好转?

  原始数据来自Panjiva,作者们整理计算。原始数据为日度数据,为剔除星期效应和季节效应,使用7日移动平均同比增速进行测算。

  实验室: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(2024SYZH003)。

  第三,随着时间推移,美国进口从其他区域替代的空间逐渐增大。从区域和国别日度数据加总看,今年1月至4月中,美国自海运进口中,自中国进口的占比仍然最高,高于欧盟和东盟。但“对等关税”不断升级至日内瓦协议达成之前,美自中的进口被欧盟超过,欧盟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。从产品结构看,从中国进口的低值产品金额虽然下降,但在美国市场份额不降反升,反映出短期调整较为困难。

  日内瓦协议达成之后至8月,美国自欧盟和东盟的进口均超过中国,这其中,东盟的补位效应更加显著,东盟国家中,越南又是最主要的来源国。在这一阶段,包括低值商品在内的各类产品中国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。随着其他主要出口国在7月-8月与美国陆续达成协议、关税降低,中国在当时面临更高的相对关税水平。

  第四,在持续的高关税预期下,关税成本逐渐反映在商品价格的下降中,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压力。自7月起,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规模(以集装箱计)与进口金额的同比增速之间出现了持续且显著的偏离。这种偏离反映出到港商品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。

  在之前的研究中,我们发现,在极限关税施压的背景下,由于低值商品仍在抢出口,曾造成过类似的量价分化现象。然而,7月以来的量价分化与此前有所不同。在这一时期,中国对美出口的前十大重点行业的市场份额几乎都出现了下降。这表明,7月之后的分化并非由低值商品主导,而是由于商品价格的整体下降所导致的。这一时期的宏观数据也可以做一佐证,中国的出口价格同比下跌,出口价格指数(上年同月=100)6月与上月持平,7月和8月分别为98和97.4。

  第五,关税缓和之外,美国的其他保护主义政策加码也带来负面影响。例如,2025年5月2日,美国正式取消了对华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。根据Panjiva的微观数据分析,通过识别企业名称中包含“电子商务”等关键词的出口商,将其近似视为跨境电商企业,我们发现,5月和6月美国自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进口规模同比下降了65.5%和17.1%。

  从上面分析来看,中美经贸关系的实质好转,仍取决于政策的连续性以及能否构建起持续稳定的预期。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会晤达成的新协议,部分关税得以取消,一些关键政策实行为期一年的延期,这对于稳定中美乃至全球经贸格局而言,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。不过只有切实落实协议内容,才能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好转和稳定发展奠定基础。

  回溯“对等关税”实施的整个过程,美国先是极限施压,随后开启谈判,最终达成协议。在和主要贸易伙伴先后达成协议后,其有效关税水平实质上下降。这也从侧面表明,关税是手段,美国自身难以承受持续的高关税,特别是在国内通胀粘性持续以及金融稳定风险不断累积的背景下。但美国如不调整国内经济结构,而仍将关税作为“再平衡”的工具,无疑是困难且难以持续的。美国仍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经济结构问题。

  在极限施压的环境下,中国展现出了更高的稳健与灵活性。但也不可忽视,关税向价格的传导给企业利润带来压力,这是外部视角不可忽视的挑战。与此同时,国内内需不足导致价格水平偏低也持续了较长时间,PPI持续承压。因此,从中国自身发展角度出发,还应持续致力于扩大内需,激发市场活力,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,以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,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(杨盼盼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、谢慧敏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博士后;编辑:王延春)

点击进入专题:

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全球

责任编辑:张玉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38023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